俯首江左

靖苏、苏靖、无差。
靖苏不拆不拆不拆...不拆!随便逆。
万年野生

何以道殷勤 - 感于《昔我往矣》

感谢小天使赐评!QAQ

谢谢姑娘读得如此细致,更感谢小天使花时间来写如此用心的反馈!感动!!

 

“昔我”的第5篇长评XD,也是正文完结后收到的唯一一篇,终于盼到了QAQ (现在lof好像有问题,这么期待的评,艾特竟然没出现,好在tag里看见了QAQ)

 

一直觉得,宗主和靖王都是特别好的人,这样的美好,应该留在世间,于是成文,谢谢你喜欢这个故事,很开心!


つよい光:

感于《昔我往矣》 @俯首江左

 

不敢说评,只是稍有感慨,感谢作者带来如此美好的故事。

 

既为重生,原作归为上一世,昔我往矣为这一世。

 

 ------

 

这一世开始,靖王向琅琊阁寻求一事的答案,得老阁主指点上山,初见梅长苏的时候,先是听见断续的咳音,再看到的是青白的脸色病骨嶙峋的人,但眼神镇静淡然。因为五年前一事之后靖王失去部分记忆,为了找回当年的记忆开始读了些医书,仗着自己略懂医术的自信或出于医者父母心的天性毛遂自荐问诊,将此人惦在了心中。

 

第一次相见便是因病挂心的交集,合情合理且世故。上一世里他们初见因为掖幽庭里的争执,一开始就弥漫了心机计谋和筹码的味道,这里则是关怀的温馨。

 

“萧景琰窘迫至极,那苏先生却是不慌不忙,亦不催促,他轻轻咳了两声,低眉一笑,微微向一个燃得正旺的火盆靠了靠,态度自然,直如良友相会。”

 

梅长苏笑靖王以为他知道他的来意的时候,跟剧里面一幕超级像,我都仿佛已经看到了老胡的梅长苏坐在火盆旁在笑了!←迷妹mode

 

其实里面有好几幕都感受到剧里面那些美丽的空镜的扩充,例如苏哥哥倚着看着门前雪的时候他想到了什么。

 

 

 

第二次相见就是金陵风起云卷暗流始动之时,萧景琰一直受教于皇长兄,身上那股清高傲骨洗不掉,他不喜权谋,可是没有梅长苏帮他助他就没法如愿完成为兄为友洗雪沉冤。一人以权合利尽交疏相拒,一人以风骨有价为据,以对方心性作念,两人定约。庭生如约而放,一切都正式开始了。饶只是这样,靖王依旧是很关切梅长苏的身体状况,是否比在琅琊山的时候好些,束发了更神采奕奕,会顾念病人出门不易丝毫不怪罪在房中等着。梅长苏惊讶于对方看到自己搓衣服的指尖却不疑,欲碰朱弓却又未能提及所属之人,由此发现了靖王的不妥。两人对于对方的一举一动也是细心至极滴水不漏。关心细至微处。

 

 

 

苏宅永远温暖如春,萧景琰每次心中一冷的时候总是想起要去苏宅找那人,渐渐感知那是一知己,忍不住要跟他分享心中的一角,分享林殊,林殊对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梅长苏也是可以特别听到景琰说他心中的林殊。这一世的两人交谈更多更深,这次萧景琰终于懂了梅长苏的用人之道、用兵之法、为将为君之道,终于没有狠狠地说他不懂军中情意,那正是梅长苏最在意的过往属于林殊的日子。没有了刻意提醒梅长苏与林殊不同的那些话,这一世的梅长苏应该更能轻松些。

 

景琰这一世待人更是诚心,因误解误读而说不出口的那句话,自赴苏宅请罪的时候依旧坦白了。一来一往去得勤了,熟了晏大夫,心甘地愿着事情按照苏先生的计划一步步走。他会想看苏先生写的字,等知水牛是郡主与他起的绰号时会遗憾,时时争辩互相进益,渐渐不再拘礼,战英也时常跟着过去越发对那人信服,带着那人在园中走走,听那人说江湖中事,关切那人的寒疾。梅长苏的一句话道出了:“他是真的把我当成梅长苏了。”梅长苏有时会忆起旧时往事,除夕被罚跳舞景琰跟着他共患难一起跳,想起对方的一脸窘迫不觉笑了。属于两人的回忆是甜,这时只有一人记得。上一世梅长苏怕景琰从小动作发觉自己就是林殊而坏事,这一世因为知道景琰没了林殊的记忆,反而跟他相处得更加怡然自得,可以好好地拥有属于梅长苏和萧景琰的共处。但他还是忧。他浴火重生舍弃了以前的身份,就觉得不该再与旧人有所牵扯,他会助景琰,但不该涉及其余情谊。回忆道,初见的时候正是他从鬼门关回来之际,他说如果让他现在重新选,是不该见。如果没有见,景琰便不会莫名其妙对苏先生产生那样的关切,他就大可以仅以梅长苏之名一心一意只助对方夺嫡夺天下。关心则乱。

 

 

 

这一世和上一世重于两者的不同之处。

 

这一世很多事情都是萧景琰自己发现的。

 

这一世他对梅长苏的态度,是在上一世他是知道梅长苏是林殊之后才开始发生的转变和体现,这一世看到了萧景琰的真切,是对于梅长苏的真切而不仅仅是林殊的。也不是说上一世并不在意,但不足现时的深。

 

这一世梅长苏能瞒的地方不多了,上一世仅是他在想,想得太多,现在萧景琰也在想,这次有了一个平衡。

 

 

 

对于悬镜司一案,固然计划如何救出卫峥如何把靖王推到计谋之外如何把夏江推进去是一点,但我觉得这一转折最妙的地方,是如何解读梁帝最终对悬镜司一步步失信失爱的过程。梁帝最终怀疑悬镜司,并不是因为靖王一口咬定与他无关就可以了,而是由于梁帝生性容易起疑,为什么靖王要放弃前面夺嫡之路刚开始的一片大好机会而去拯救一个逆犯自毁前程。实则不能容忍誉王可以操纵悬镜司这把本只能握在自己手中的利剑,“既然认定悬镜司勾结誉王欺骗意图构陷靖王,自然而然断定靖王在卫峥案上必然无辜。”这里总结用的非此即彼,就算当初讲述上一世的书中剧中不全然懂,此时就清晰明了了。

 

 

 

反复来回念了好多次都觉得很爽的地方,萧景琰第一次哭的时候。

 

“他与萧景琰相贴的脸颊乃至鬓边已是一片滚烫,又湿又热”

 

上一世景琰从来没有在梅长苏面前哭过,小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就算赤焰之后真正算得上哭的也就是知道梅长苏是林殊之后像个孩子伏在在静妃跟前哭诉。这一世是梅长苏从悬镜司出来之后,决积水于千仞之溪,景琰对梅长苏的关心和爱护小心翼翼、安安静静、细水长流、不急不躁、温和怡人且柔软欢喜。“极准确抓住了梅长苏悬在半空的手,十指交握,毫不犹豫地将它安在自己正一片狼藉的脸上,却无半分躲闪之意”非常喜欢这一段,相互间的隐忍克制但热烈的情愫,整个人都是鲜活的。

 

 

 

再是第一次梅长苏梦到景琰上一世为帝时的梦境。表面上越不在乎的东西,心里上越是在乎。

 

看到他让高湛不必在自己寝殿爆竹燃草来驱鬼避邪,梅长苏想明明不信祥瑞,怎么又信爆竹声烟草熏梅长苏的鬼魂会来不了。这点其实我是在这次三周目的时候才更懂了然后对上一世景琰的寂寥更觉痛……

 

听了卫峥说赤焰真相之后,两人似是更完全的了解及信任,萧景琰说:“我从前大概也是见过你”。梅长苏一直以为景琰能回忆过去的是林殊,所以一下子在想不属于林殊的东西为什么会有熟悉感。然而这正是重生的一点,景琰说的熟悉也正是指的梅长苏,上一世遇到的梅长苏。

 

梅长苏总是刻意区分林殊和梅长苏,这点在这一世有所修正了,他会主动说去靖王府坐坐,有除了计谋夺嫡之外的闲心去故地重游,仿佛自己回到了最年轻的时候,现在梅长苏已非昔日的林殊,但身边的萧景琰没有变,一同的赤子之心也并未变。

 

 

 

“林殊的敌手,应该是大渝是北燕,或是南楚,是一切外侮,而非梁人自己。只有梅长苏,才会满身鬼火地卷在这些梁人内斗中,在这阴诡地狱搅弄风云。不是,却又是”

 

九安山一役誉王必败的剖析丝丝而入,没有作战经验,没有军方的助力,以梅长苏的兵家视角来分析,誉王以为在九安山逼死梁帝就是胜利,但是就算弑君谋逆成了,可是以靖王的能力硬要相争却不会败。但是两王相争会惹来邻国的窥视趁乱而入,靖王赢了赤焰平反也不是绝对的清白,更是苦了百姓。最后无论是林殊的风骨还是梅长苏的风骨,首先都是天下百姓。

 

“何尝不是林殊应在的战场?”

 

如果当年林殊可以像现在梅长苏这样想这样筹谋,赤焰案是不是会不一样。但是我觉得经历了过往之后,才会有梅长苏现在的这个人会产生现在的想法,所以他设想如果当时林殊能像现在的梅长苏一样的想法,事情会不会有所不同,这个是不会成立的。

 

 

 

这一世由靖王自己发现的比较重要的事一件是怪人到底是谁。

 

梅长苏发病时的两句模糊的梦呓也能听得清楚。

 

因为关切清楚看到梅长苏抓住那人抓的是右腕,怀里往外挣脱反击的动作,听戚猛说起了白毛,想起静妃跟梅长苏的单独交谈。继而去见了白毛人,知道了他是聂锋,猜到了梅长苏就是林殊,也就跟一开始琅琊阁交给他的锦囊里白毛所指示的一样,琅琊阁以为他要去找林殊,带他去见了梅长苏。

 

两人间买卖还是很平等的。

 

梅长苏相信萧景琰的心性,一心一意匡扶,相信他能给大梁带来一个清明的天下;

 

萧景琰为了还长兄、林家以及赤焰的清白,以身涉险无怨无愧;

 

梅长苏为累他涉险感到唯独对不起他的歉意;

 

萧景琰觉得赤焰觉得清白,梅长苏值得他这样对待而对那份歉然动怒;

 

知道景琰猜出了自己就是林殊的梅长苏觉得林殊已死做不回林殊。萧景琰也知道对方是厌弃了自己那双无法再挽弓的手虚弱不已的身体无法再燃烧的兵家之魂,所以这些后来萧景琰都不曾也不能阻拦,这一世还是上一世都不行。两人均一身傲骨,身怀天下。

 

作者曾说最后四万字的时候读者开始多了起来,关注度高了起来,我想是大概因为那时候活在大家心里面那个梅长苏的林殊跃在了眼前的文字上。

 

一开始梅长苏谈及的使兵用人之际,终不会再只是纸上谈兵,兵家与生俱来的东西,他可以亲自执一长剑驰一宝马,为景琰所创为自己所在的山河杀一片天地。

 

官方有一张花絮,猎宫那一次梅长苏穿着戎装策马,那张满是英气,像极了就是林殊的梅长苏。跟大渝一役,我是看得实在酣畅淋漓。渝主对梅长苏的敬意,亦是我对作者的敬意。

 

行军运将之法更深更沉,智取的权谋上更满满是梅长苏身上沉淀下来的东西。

 

回归到了,他即是林殊也是梅长苏。

 

洗雪沉冤,烈烈赤焰,必会重燃。

 

在战役最后的一刻,国家之后,他才想起要留一点时间给那个人。

 

即使在最后的最后知道了前世,知道了昔今,赢得了今世,他们仍是不敢松懈地一起看着这个大梁,殚精竭虑。

 

 

 

遇到精品粮是运气。

 

当时琅琊榜正当红,同人文也是四处迸发各式文采洋溢,所以大多是粗粗地看,昔我往矣是坚持下来的其中一篇,真的,直到靖王前世的番外一提及前世的靖王与昔今,我才真正发现了昔我往矣闪光的地方,对我而言那篇目也是最亮的地方。

 

如果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昔今番外的话,建议这时候再从头开始读起,就会觉得前面一开始那个淡淡如水的发展是多么揪人心,再顺着看到接下来真正属于梅长苏的林殊的战场更能感到当中的浩气然然,激情澎湃豪情万丈中带着丁点轻而易逝的风花雪月交融相和。

 

上一世的靖王是独自悲伤又坚强地活了大半生事事淡然,没有梅长苏,他也活得很好。

 

这点像是带到了这一世,好像可以变得可以冷静地看周围所有事,包括梅长苏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

 

其实我觉得萧景琰是觉得不够的。上一世跟梅长苏在一起的时候是非常有限的两年,他是还不满足仅是那样的关系,但是他那时候以为自己还会有时间慢慢来。

 

所以当蔺晨提到昔今,就算面上像是毫不在意,在得知真的有这个机会的时候,他是会不甘心也毫不畏惧地去一试。

 

就算昔今回不去赤焰案之前,他还是想回去想去做自己想改变的事,就是这里跟着进度看到更新的时候差点就以为他要独自再经历一次没有梅长苏的第二世,很痛TvT←

 

幸而,这一世,密道铃声重新响起。

 

他也想通也承认了:昔我今我,我便是我。小殊、长苏,都是一样的。宗主的精分之症终于被景琰治好了。所有的抱负他们一一实现了,所有的语话现在可以慢慢一一道述。

最痛的是失而复得之后得而复失,而萧景琰无论如何重生有何种选择都会忍过得而复失这阵痛,遵循尊重本心本意不忘他为人为君的初心。

 

他从未后悔,跟昔今的这个赌,成功了。

 

 

 

为了写下这一篇读的第三次,分了好几天断断续续得写。

 

乍看之下昔我往矣前半跟原作走的剧情线很相近,可是又有很多意外的巧妙改动,源源不断的惊喜。很多细微之处越读越觉精彩。

 

景琰跟长苏的日常培养感情治疗精分的温馨之路真的温暖安心带了点荡漾好好看。

 

由于是同人,不同于原作,对于同人我一直很享受接受属于不同于原作的发展,所以所谓书评,大概也只能是评评跟原作之间不同的妙处,跟我个人对书中人物理解有重叠共鸣的地方罢了。所以我觉得,会是变相解读出了另一个的萧景琰和梅长苏,但又是那个萧景琰和那个梅长苏,是他们该有的样子,基于原作而又有升华的。

 

我也是很纯粹地喜欢着自己所喜的东西,投怀以诚,词不足以达意,而我所看的这个故事,还差番外三就完整了。←看我看我TvT

评论

热度(25)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